网站导航国内旅游海外旅游护照签证旅游常识交通工具汽车常识

揭开万年前桂林甑皮岩洞穴神秘面纱

海内外知名考古学家聚首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共同探讨了桂林甑皮岩遗址的新发现及华南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的新线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傅宪国博士说:“甑皮岩遗址代表了距今12000~-7000年的本土文化,与广西地区其他遗址一起,完善了广西地区史前文化的基本框架。甑皮岩遗址的发现也证明了在自然物质极其丰富的时期,渔猎、采集的生产力水平并不落后。”长期在越南工作的日本考古学家西村昌也说:“越南一些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文物与这里的陶片、石器等十分相似,它们应有共同的祖先,有可能是从中国西南传到东南亚的。”

甑皮岩遗址于1965年被发现,已测得面积为220平方米,对该遗址的最新挖掘始于2001年。新挖掘面积为20米,加上前两次挖掘,共开发了90平方米的遗址,出土了约30具人骨,110多种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动物化石,上千件打磨、穿孔过的石器、骨器、兽牙、蚌壳等,上万件捏制的陶器残片。傅宪国说,古人类选择洞穴十分有规律,他们一般住在朝阳、背风、有水源的山洞里。甑皮岩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其洞口朝西南,周围有山林供狩猎,有池塘供打渔,有一片平原供采摘野生植物,而不远处风景秀丽的漓江,则是万年前桂林人采集砾石以打制石器的石场。据最新测定,当时的桂林男子平均身高为1.65米,女子为1.56米。他们有卵形的头、低矮的鼻骨、铲形的门齿,与现代的壮族人、东南亚人极其相似。他们以芋头类根茎为主食,现场发现的大量螺蛳壳表明他们也食用螺蛳,并能用骨头磨成的针挑出螺蛳肉。傅宪国说:“这里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陶器之一,也与当地人食用螺蛳这一习性相关,这也充实了世界各地关于陶器起源多样性研究的证据。”

考古学家推测,当时的穴居人已经很懂得了装饰。他们用骨针、葛麻和兽皮缝制衣服,用兽牙、蚌壳作饰品,用赤铁矿粉染色、文身,充满了“野性美”。然而在此繁衍了5000年后,远古的桂林人终于放弃了这个栖息地。7000多年前,地球气候进入了一个温暖潮湿期,高出地面仅1米的甑皮岩变得潮湿多水,这里的先民们走出洞穴,走向平原,利用树木和竹竿搭建了适合南方潮湿天气的干栏式房屋。


上一篇:泮溪酒家介绍
下一篇:陈启沅纪念馆

文章导航


 
国内旅游 | 海外旅游 | 护照签证 | 旅游常识 | 交通工具 | 汽车常识 | 育儿百科
2008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旅游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