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国内旅游海外旅游护照签证旅游常识交通工具汽车常识

梦里桃源---青岩镇

古色古香的青岩小镇距贵阳29公里,背靠双狮峰。镇上的房屋、城墙、里巷大都是石头的,给人一种既古朴又固若金汤的感觉。虽然坐落在213国道旁,但一进入小镇,一切喧嚣都会丢在大道上,留在古镇上的只是一腔访古之幽叹。
贵州多山,原先道路并不畅通,才使古镇散发出悠远的意境与朴拙的魅力。居民们过着古朴而宁静的生活:早市上担点儿青菜,路旁摆摊卖点儿当地特产,孩子们天真地玩耍,连镇里相当多的狗儿们也在无拘无束地嬉戏……这里生活气息太浓了,浓得有点化不开。一条主干道两旁都是卖特产的,但并不杂乱,井然有序,绝无强买强卖,都是笑脸迎人,柔声软语。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邃公元1378年邋,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朝初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特别是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中央王朝于洪武六年邃公元1373年邋设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扼川、滇、黔、湘、桂驿道。明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了屯,称“青岩屯”。明洪武十四年大批军队进入贵州腹地驻军屯田,于是“屯”便逐渐发展为军民共住的村寨,“青岩屯”变为了“青岩堡”,这就是今天青岩镇的雏形。原青岩堡的居民为避兵灾,也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渐具规模,成了南下定番邃今惠水县邋、北上贵阳、西入平坝邃县邋、东走龙里的十字枢纽。沧海桑田,土城变成了石城,遂形成了今天展现于我们面前的这一座兼具明、清两代风格的文化古镇。
镇不大,但古迹颇多,多达百处。一条小巷里,有一个大理石的牌子,上刻着“赵以炯状元故居”几个大字,系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赵状元的父亲赵慰三,曾在清咸丰元年,火烧了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在青岩修建的天主教堂,杀了教徒张文澜等四人,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青岩教案”。赵以炯是赵慰三的次子。光绪十二年,赵以炯和四弟赵以奎一起进京赶考。在数千举子当中,赵以奎中了进士,赵以炯中了状元,是清朝时贵州考取状元的第一人。民间传说,某日赵以炯在树下读书,一巨蟒出而盘绕之,赵没有感觉,仍埋头读书。几个时辰过去,赵仍不动,蟒以为是石块,遂离去。青岩镇清幽静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学而优则仕,中状元也就自然而然了。
青岩古镇里多寿星。一个小镇,光是百岁牌坊就有两座,可见是个长寿之乡。坊主赵理论的牌坊造形奇特,气势非凡,被美术大师刘海粟称为“实属罕见”。走在街上,不时会看到身体硬朗精神矍烁的老人。这里空气清新,极少污染,人们活得不累,没有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也没有商场上的利欲熏心,人们活得自然而平实,所以才会高寿。
街边一字排开都是商店。柜台摆在自己家门外,主要卖青岩最著名的青岩豆腐。青岩豆腐具有好多种形态,其中一种是把豆腐干放在锅里与小石子一起炒,炒得豆腐发了泡,看起来像是炸过的一般,清香可口,而且很筋道。
古镇不大,却有着很浓的宗教色彩。既有佛教寺庙,又有天主教堂与基督教堂。同一个地方几大宗教寺庙教堂同时存在,互不相扰,相安无事,这一点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佛教寺庙里,香火旺盛,袅袅香烟氤氲着这里洁净的空气,使它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小镇的房屋大多是石头建筑。石墙、石瓦,在古老的石墙上长出一些小树或野草,绿苔点缀着房屋的石墙,让那石头有了生气,有了诗意,向游人述说着古老的情怀。小镇的路也是石头的。晨露把青石板路浸润得有些滑腻,散发出古老的气味。摆在路旁店铺门前的酒坛,透出缕缕酒香,让人心醉。这屋,这路,这店,这酒,交织出古镇的韵味,挥之不去,只能融入其间。
走出古镇,站在门楼外,向远处眺望。一片农田菜地,绿绿黄黄地点染着古镇,有牛郎牵牛缓缓地走过来,城外一片自然生态,城里一片自然古朴。也许是久居城市的人向往自然,向往返璞归真,这里简直就像梦里桃源。


上一篇:杜湖具体介绍
下一篇:徜徉夫子庙:秦淮八艳

文章导航


 
国内旅游 | 海外旅游 | 护照签证 | 旅游常识 | 交通工具 | 汽车常识 | 育儿百科
2008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旅游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