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国内旅游海外旅游护照签证旅游常识交通工具汽车常识

罗浮山位于什么地方?

罗浮山位于广东中部的东江之滨,在惠州博罗县境内,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罗浮山之成为岭南道教名山,与道教传入的历史分不开。早在中国道教正式创立之前,就有不少方术之士逾岭来到罗浮山采药传道活动。据传,最早在周灵王时,有浮丘公偕王子晋上嵩山,后适罗浮得道。至秦朝有安期生卖药东海,尝游览罗浮,采山涧菖蒲服之,时称千岁翁,并将罗浮山的情况告诉了秦始皇。秦时还有桂父、霍龙;汉时有朱灵芝、阴长生、华子期、东郭延年等在罗浮修道,其中朱灵芝治“朱明洞天”、华子期治“泉源福地”, 后来皆得道飞升。以上种种传说,皆出于《列仙传》和《神仙传》,可信程度有限。但道教正式进入罗浮山,应从东晋葛洪说起。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葛洪闻交趾出丹沙,遂求勾漏令(今广西北流),帝从之。葛洪赴任来到广州,广州刺史邓岳知其学识过人,遂把他留下,上表荐其为东官(惠州前身)太守。葛洪又固辞不受,阻于罗浮,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今冲虚观)潜心著述,行医炼丹,传播道教 ,自号“抱朴子”。 葛洪尸解后,隋、唐著名道士苏元朗、邓元起、轩辕集等往罗浮结庵修道。特别是苏元朗,他继东晋葛洪在罗浮山炼丹,总结了汞、金、银、铅、铜等金属元素化学变化的规律,创立道教“外丹派”。至南宋,惠州白水寨人陈楠和白玉蟾,在罗浮山对道教南宗进行革新,打破了道教南宗一百多年来的单传法脉,广收门徒,使道教南宗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罗浮山道教文化为世人所仰慕,全国各地不断有世外高人上山修道,使罗浮山成为全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第七洞天”。特别是葛洪在罗浮炼丹时置东、南、西、北四庵,后人在庵基址分别创建冲虚、酥醪、白鹤、孤青四观。其中冲虚观最为著名,它的道脉传至香港、澳门、新加坡及东南亚等地,入清以来这些地方的道教大多奉冲虚观为“祖庭”。
罗浮山不但是道教名山,也是佛教和儒学名山。在佛教方面,早在东晋升平三年(359),敦煌僧人单道开为避战乱走京师,进入罗浮独处茅茨,仅比葛洪上罗浮炼丹后二十多年,几乎是同代人。后来单道开卒于罗浮山舍,北宋唐庚贬惠州时曾撰文作《二贤赞》,这“二贤”就是一道一僧的葛洪和单道开。至南北朝,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正式把佛教引上罗浮山,在山上建延祥寺,山下(今博罗福田)建资福寺,同时景泰禅师亦结庵小石楼,卓锡为泉;隋开皇中,禅宗三祖僧璨游罗浮,度沙弥道信为四祖,付以法衣后返故居合掌而逝。因罗浮山位居岭南中部,很多进入中原传法的梵僧路过寄寓于此山,至盛唐,罗浮山先后兴建了十八间佛寺(入明之前,罗浮山旧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说),与道教平分天下,盛极一时,并涌现出一批高僧大德。如唐代著名佛经翻译家怀迪(惠州人),就是其中之一。 直到中唐会昌年间,佛教发展到唐皇朝难以承受的情度时,唐武宗在御用道士赵归真和罗浮道士邓元起、轩辕集等策划下,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掀起一场全国性的佛教 “会昌法难” ,此后罗浮山的佛教才开始衰落,原来的十八寺仅剩下资福寺、华首台、明月戒坛、延祥寺和中阁院(宋仁宗时赐名宝积寺)等佛寺。
在儒学方面,早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十一月,宋明理学先驱李翱奉碟知循州(惠州),第二年正月准制祭罗浮,改葬王野人于佛寺南冈,并表曰:“王处士葬于此”; 循州韦昌明少fB聪明好学,入罗浮潜心耕读,“庄居一纪”(古时称12年为一纪),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中进士,成为“循州第一进士”;南汉大有元年(928年),祯州(惠州)节度使黄励以时尚酷法,弃官隐罗浮山水帘洞,创立惠州第一间书院进行讲学,名“黄子书堂”;入宋后熙宁初,道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提举刑狱,游罗浮撒下道学种子,并作诗一首曰:“红尘白日少闲人,况有绯沍系此身;独上罗浮开远目,浩然心意复吾真。”至南宋,道学第四代宗师罗从彦和三朝宰相留正,先后在罗浮山创建钓鳌书院和张留书院,进行读书和讲学。入明后,道学作为一种“义理之学”(简弥称理学)在广东兴起,讲学之风盛行。嘉靖十九年,陈献章的弟子湛若水首先讲学罗浮朱明精舍,博罗周坦和归善杨传芳(杨起元父亲)等投其门下,使白沙之学传入惠州。此后,理学各派大师纷纷进入罗浮开坛讲学,其中方西樵讲学于金牛洞;黄泰泉讲学于泰霞洞;庞弼唐讲学于黄龙洞;叶春及讲学于石洞。这些理学大师在罗浮山“辟两氏之烟云,而悬仲尼之日月”,使岭南理学大倡。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深有感慨地曰:“于时讲学之盛,海内莫有过于罗浮者!” 由于罗浮成为海内著名的儒家讲学名山, 惠州当地官府应陈白沙弟子湛若水之请,在罗浮山黄龙洞建“四贤祠”,祀周敦颐、罗从彦、李延平、陈献章等四位道学大师,以表明儒家道(理)学在罗浮山的地位。
罗浮山不但历史文化沉厚,人文景点丰富,而且山水绮丽,风光优美,神话、传奇、古迹繁多。景区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风光清静幽秀,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势雄伟挺拔,峰顶盘圆平坦,花草并茂,云雾缭绕,日出可与泰山媲美。每年重阳节,登高者数十万以上。同时罗浮山药用植物达1200多种,有天然中草药库之说,古代粤东著名四市之一的药市,就设在罗浮山冲虚古观左侧,称洞天药市。罗浮山泉水丰盛,水质甘甜清洌。冲虚观内的“长生井”泉水,1987年被全国矿泉水鉴定会鉴定为“含锌的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为世上稀有。著名土特产酥醪菜、云雾甜茶和盛产的柑、橙、桔、柚、荔枝、龙眼、柿子、杨梅等岭南佳果别具风味。罗浮山作为粤中“旅游休闲走廊”的中心地段,是构成“广州一香港一惠州”旅游金三角的支撑性景区和代表性景区。1986年,罗浮山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现已申报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罗浮山位于广东中部的东江之滨,在惠州博罗县境内,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罗浮山之成为岭南道教名山,与道教传入的历史分不开。早在中国道教正式创立之前,就有不少方术之士逾岭来到罗浮山采药传道活动。据传,最早在周灵王时,有浮丘公偕王子晋上嵩山,后适罗浮得道。至秦朝有安期生卖药东海,尝游览罗浮,采山涧菖蒲服之,时称千岁翁,并将罗浮山的情况告诉了秦始皇。秦时还有桂父、霍龙;汉时有朱灵芝、阴长生、华子期、东郭延年等在罗浮修道,其中朱灵芝治“朱明洞天”、华子期治“泉源福地”, 后来皆得道飞升。以上种种传说,皆出于《列仙传》和《神仙传》,可信程度有限。但道教正式进入罗浮山,应从东晋葛洪说起。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葛洪闻交趾出丹沙,遂求勾漏令(今广西北流),帝从之。葛洪赴任来到广州,广州刺史邓岳知其学识过人,遂把他留下,上表荐其为东官(惠州前身)太守。葛洪又固辞不受,阻于罗浮,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今冲虚观)潜心著述,行医炼丹,传播道教 ,自号“抱朴子”。 葛洪尸解后,隋、唐著名道士苏元朗、邓元起、轩辕集等往罗浮结庵修道。特别是苏元朗,他继东晋葛洪在罗浮山炼丹,总结了汞、金、银、铅、铜等金属元素化学变化的规律,创立道教“外丹派”。至南宋,惠州白水寨人陈楠和白玉蟾,在罗浮山对道教南宗进行革新,打破了道教南宗一百多年来的单传法脉,广收门徒,使道教南宗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罗浮山道教文化为世人所仰慕,全国各地不断有世外高人上山修道,使罗浮山成为全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第七洞天”。特别是葛洪在罗浮炼丹时置东、南、西、北四庵,后人在庵基址分别创建冲虚、酥醪、白鹤、孤青四观。其中冲虚观最为著名,它的道脉传至香港、澳门、新加坡及东南亚等地,入清以来这些地方的道教大多奉冲虚观为“祖庭”。
罗浮山不但是道教名山,也是佛教和儒学名山。在佛教方面,早在东晋升平三年(359),敦煌僧人单道开为避战乱走京师,进入罗浮独处茅茨,仅比葛洪上罗浮炼丹后二十多年,几乎是同代人。后来单道开卒于罗浮山舍,北宋唐庚贬惠州时曾撰文作《二贤赞》,这“二贤”就是一道一僧的葛洪和单道开。至南北朝,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正式把佛教引上罗浮山,在山上建延祥寺,山下(今博罗福田)建资福寺,同时景泰禅师亦结庵小石楼,卓锡为泉;隋开皇中,禅宗三祖僧璨游罗浮,度沙弥道信为四祖,付以法衣后返故居合掌而逝。因罗浮山位居岭南中部,很多进入中原传法的梵僧路过寄寓于此山,至盛唐,罗浮山先后兴建了十八间佛寺(入明之前,罗浮山旧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说),与道教平分天下,盛极一时,并涌现出一批高僧大德。如唐代著名佛经翻译家怀迪(惠州人),就是其中之一。 直到中唐会昌年间,佛教发展到唐皇朝难以承受的情度时,唐武宗在御用道士赵归真和罗浮道士邓元起、轩辕集等策划下,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掀起一场全国性的佛教 “会昌法难” ,此后罗浮山的佛教才开始衰落,原来的十八寺仅剩下资福寺、华首台、明月戒坛、延祥寺和中阁院(宋仁宗时赐名宝积寺)等佛寺。
在儒学方面,早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十一月,宋明理学先驱李翱奉碟知循州(惠州),第二年正月准制祭罗浮,改葬王野人于佛寺南冈,并表曰:“王处士葬于此”; 循州韦昌明少fB聪明好学,入罗浮潜心耕读,“庄居一纪”(古时称12年为一纪),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中进士,成为“循州第一进士”;南汉大有元年(928年),祯州(惠州)节度使黄励以时尚酷法,弃官隐罗浮山水帘洞,创立惠州第一间书院进行讲学,名“黄子书堂”;入宋后熙宁初,道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提举刑狱,游罗浮撒下道学种子,并作诗一首曰:“红尘白日少闲人,况有绯沍系此身;独上罗浮开远目,浩然心意复吾真。”至南宋,道学第四代宗师罗从彦和三朝宰相留正,先后在罗浮山创建钓鳌书院和张留书院,进行读书和讲学。入明后,道学作为一种“义理之学”(简弥称理学)在广东兴起,讲学之风盛行。嘉靖十九年,陈献章的弟子湛若水首先讲学罗浮朱明精舍,博罗周坦和归善杨传芳(杨起元父亲)等投其门下,使白沙之学传入惠州。此后,理学各派大师纷纷进入罗浮开坛讲学,其中方西樵讲学于金牛洞;黄泰泉讲学于泰霞洞;庞弼唐讲学于黄龙洞;叶春及讲学于石洞。这些理学大师在罗浮山“辟两氏之烟云,而悬仲尼之日月”,使岭南理学大倡。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深有感慨地曰:“于时讲学之盛,海内莫有过于罗浮者!” 由于罗浮成为海内著名的儒家讲学名山, 惠州当地官府应陈白沙弟子湛若水之请,在罗浮山黄龙洞建“四贤祠”,祀周敦颐、罗从彦、李延平、陈献章等四位道学大师,以表明儒家道(理)学在罗浮山的地位。
罗浮山不但历史文化沉厚,人文景点丰富,而且山水绮丽,风光优美,神话、传奇、古迹繁多。景区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

上一篇:请介绍一下鸡爪儿胡同
下一篇:安徽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文章导航


 
国内旅游 | 海外旅游 | 护照签证 | 旅游常识 | 交通工具 | 汽车常识 | 育儿百科
2008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旅游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