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国内旅游海外旅游护照签证旅游常识交通工具汽车常识

西藏的自然,人文,风情的简介

西藏
  西藏自治区为五个自治区之一,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

  位置与面积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国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地形与山脉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玛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乃穷寺

  全称“乃穷扎央林”,简称“乃穷贡巴”,即“乃穷寺”,民间称“乃穷角”。在拉萨市区内,位于拉萨西郊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麓,距哲蚌寺约1公里。

  河流与湖泊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米,最宽处约200米,全长为370公里。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摄氏度。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下辖一个市,六个地区;共有一个市辖区,一个县级市,七十一个县,一个县级口岸和一个特别行政区(见下表)。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 3658米。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有40万人口。

西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在与外界联系不便的高原,在独特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套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和习惯。当然,在与汉族和邻国的交流中,难免文化会互相渗透。因此,在藏族的风俗习惯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

  一、礼俗禁忌——生;

  二、礼俗禁忌——婚;

  三、礼俗禁忌——礼;

  四、礼俗禁忌——丧。

  生

  藏族怀孕的妇女,不是那么重视休息和保养,宗教势力和歧视妇女的思想,又使妇女分娩时得不到合理的照顾和起码的卫生。直到现在,特区妇女,还是在帐篷外面生小孩,哪怕狂风大雪,临盆是不能在帐篷里的。农区有些地方,妇女分娩也只能在牛棚、羊圈之中。所谓生孩子“污秽”的陈见,使妇女分娩得不到起码的卫生条件的保证。当然,家庭和妇女本人摆脱了旧思想的桎梏,愿意或要求到医院、卫生所生小孩,或者请接生员来接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在城镇现在已十分普遍,农村、牧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新法接生、注意卫生引起重视。

  然而,藏族小孩一旦生了下来,尤其是男孩,从婴儿刚刚落地的时候,便得到比母亲还要优厚的待遇。

  小孩子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子是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前来祝贺。这种活动叫做“旁色”,“旁”是“污浊”的意思,“色”是“清除”,也就是清除晦气的活动了。城里人带的礼物是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客人一进屋,先对生母和襁褓中的婴儿献哈达,给生母敬酒、倒茶;然后端详初生婴儿,对孩子的出生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

  在农村,亲友除带上酒、茶以外,还要带上满满一“唐古”(羊皮口袋)糌粑及一块新鲜的酥油,这是进门的贺礼。农村人用古老的风俗来祝贺孩子健康成长,客人要在敬酒、倒茶奉献给生母以后,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粑,放在初生儿的额头上,表示祝福孩子吉利向上。接着,再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大大夸奖婴儿的福运和五官。有些富户还为前来给婴儿除秽的亲友举行汤饼宴。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藏族认为,小孩出了娘胎,带来许多污浊和晦气,举行这个仪式,便是要为孩子清除污秽,预祝健康成长。

  据藏族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说,“旁色”仪式是从古老的“笨教”时期传下来的。只要我们到稍稍偏僻一些的乡村,便可见到在“旁色”这天早上,人们在生了小孩的人家门口,堆上一堆小石子。要是生的是男孩,便堆上白垩小石子;要是生女孩,什么石子都可以,并在石堆旁燃烧松柏香枝。前来祝贺的人们,走到门口,首先在石堆和香堆上撒上糌粑面,然后再进入主人家门。这种做法,就是苯教敬神的一种方法。所以说“旁色”仪式是从一千五百年前笨教时期流传下来的。

  孩子满月之后,便要选择黄道吉日,举行出门仪式。这一天母子(女)俩都换上新服装,由亲人陪着(陪同的人也穿新衣裳)出门,第一件事是到寺庙朝佛,拉萨人便是到大昭寺了。目的是祈求菩萨保佑新生儿长寿,在世上少受灾难。朝完佛,再转到亲朋好友家去串门,一般是选择有福气的人家,如家中三世同堂、福星高照之类,意思是预示孩子将来也要建在好的家庭。孩子第一次出门,人们往往在婴儿鼻尖上擦一点锅下的黑灰,意思是使婴儿在出门时不被魔鬼发觉。

  婴儿可以出门后,便得给孩子取名,取名是一件郑重的事,往往请活佛和有威望的长者进行。得把孩子带去,同时带上哈达和礼品,送给活佛或长者。活佛取名时,总要起一些与佛教相关联的名字,如:扎西(吉祥)、次仁(长寿)、德吉(幸福)、平措(圆满)等等。长都取名则是就他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而定,宗教色彩少些,如孩子是星期四生,便取名为“普布”;星期二生的就叫“米玛”,要么就是次吉(一日)、次杰(八日)、朗嘎(三十)之类。当然,父母告诉取名者自己的想法与愿望,如取“国吉”(我需要的生出来了)、“桑珠”(我的心愿达到)、“普赤”(招弟)、“却巴”(到此结束),等等。有的人生的小孩多数死了,为了使新生儿不再被“魔鬼”盯着,也就请人家随便取个名字,如“其加”(狗屎)。小孩子自小多病,生长的道路坎坷不平,父母感到孩子的名字不吉利,便再反映小孩抱到水活佛那里,另起名字,同时废除原有的名字。

  婚

  旧西藏,婚姻多数是包办,父母有养育和解决子女婚姻责任,子女只有服从和孝敬父母的义务。过去,找媳妇或赘女婿,子女是没有权利过问的,尤其是女子,往往到夫家还知夫婿的面容怎样。解放后,多为自由婚姻。男女恋爱,告知父母,再行习惯手续,最终成婚。旧式婚姻,有许多约束,也就是不合理的地方,列举如下。

  第一,是贵贱不能联姻。以往,十分注意门当户对,不能姑且便娶你意中的人。考虑对象,第一是地位、财富,次之才考虑品行和仪貌。那时,贵族的子女可以互相通婚,富有的人与穷人是绝对不能相爱的,农奴的子女当然不可能和领主结婚。

  第二,是迷信的约束。说亲之前,先要献哈达讨对方值年属相,再把属相带到活佛或专事历算的人那里卜算,看看相合还是相克,如有缘份,主能订婚。若是相克,男女双方再愿意,父母也是不能同意的。

  第三,人微言轻普通农奴,恋爱结婚得受自家领主的约束,主人不同意,农奴便不能结婚。一般是同一领主的农奴结婚还容易,主人尚可同意;而不同领主的农奴结婚,就关系到农奴的增减,得征求双方头人同意后。才征求父母同意,确实难上加难。

  第四,西藏旧社会分八等九级,屠夫、铁匠、乞丐等是最下等人,他们的婚姻,也只能“门当户对”,其他阶层的人家是不会与之联姻的。

  藏族也禁止近亲结婚,父系亲属绝不能结婚,母系亲属要在四代以后才能结婚。当然,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里,也有近亲结婚的,结果后代大多发育不全,不是傻瓜便是跛子。这在林芝、米林一些偏听偏信僻山区,经常可以看到。

  由于男女没有婚姻彼岸,带来的社会后果很不好。有的因为得不到自由恋爱结婚的权利,有的削发为僧,或逃奔远方,有些甚至自杀。旧社会流传过不少民歌,反映青年们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反抗与控诉:

  为了我的情人,

  历尽千辛万苦;

  如今不达目的,

  借刀让我削发。

  若能与情人一起,

  哪怕是赤脚爬山;

  披荆斩棘和涉水,

  也是心甘与情愿。

  我心爱的情人,

  不能成为伴侣;

  活着真是多余,

  不如早离人世。

  现在恋爱结婚基本上父母不包办代替,但仍然基本遵循过去遗留下来的未婚、订婚和婚礼程序,故有必要把过去的一套婚姻和程序略作介绍。

  求婚:这是必须经过的第一道手续。求婚之前先卜合属相,再帝哈达给对方家庭正式提出求婚。

  订婚:双方同意婚事,便派人选择黄道吉日,起草婚约证书。婚约证书一般请有才化能诗文的人起草,内容是写男女结合、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孝敬长辈,品德应当高尚,等等。这种婚约,是用诗歌形式写的,可以朗诵。

  订婚这一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并要送给对方父母养育女儿的“奶钱”。对方准备好茶酒招待来人。双方代表进入正厅依次入座以后,主人家端上“切玛”,敬茶酒。求婚的人家献上礼物,也送还这一天所花的费用,还要送一块“帮典”(围裙)。送这一天的费用是因为男家求婚,本来一切费用自当男家负担,如今女方代办,应当用钱补偿为谢。送“帮典”的意思是:姑娘自小不知磨破母亲多少块“帮典”,送来这一块赔偿损失。敬完茶酒以后,便把一式两面三刀份婚约书放在高脚盘内,由一家证人高声朗诵,另一家证人认真校对。念完订婚书,证人便把两家的家印当众盖在书上,然后郑重地由女方与男代表分别交给对方父亲。接着,两家父母对证人献哈达,表示谢意。订婚这一天,青年男女都不参加,只是家人出席。仪式结束后,尽情欢乐一天。离开时,女方家庭将哈达和回礼送给对方。

  结婚:结婚仪式的头一天,男方得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以及巴珠、嘎乌、手镯等装饰品,用绸缎包好,送女方家中,让新娘明天过门打扮用。

  迎亲的这一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地位的人,带上一队人马,还得牵上一匹准备给新娘骑的打扮考究的马,这匹马的颜色,与女方属相吻合;这匹马必须是怀孕母马。同时,还得带上彩箭,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马队到达之前,女言要举行敬“切玛”、喝酒等告别仪式;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表示她已经属于男方家的人了。又把璁玉放在新娘的头顶上,这块璁玉藏族习惯称为灵魂玉,这样做,表示男方的灵魂已托会于女方了。女家送新娘时,一般带去一位陪人。当姑娘要出门时,女方家有一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楼上高喊:“不要把我家的福气带走呀!”反复多次,直到姑娘走远。

  马队出门起和,领队是一个属相最好、穿着白袍、骑着白马、手中举着九宫八卦图的人;接着,便是迎亲代表;然后是新娘和伴女;最后是随同前来的人。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马队敬三次酒。如果路上遇到背水、背柴禾的,认为最吉利,应下马向过路者敬献哈达。要是碰到抬病人、倒垃圾、或背空筐子的人,这是不吉利,结婚后再请们人念经消灾。马队行进期间,随行人员高唱“谐青”(大歌),新娘则边行边哭。

  男方在新娘到达之前,必须装扮大门,专为新娘下马准备垫子。垫子是装着青稞、麦子的口袋,铺上五彩锦缎,面上用麦粒画上符号。男方家人手捧“切玛”和青稞酒在门口迎候。

  传统的进门仪式是二分烦琐的,从下马、进门、上楼到入厅,每次都得唱一次颂歌,献一条哈达。新娘入厅后,坐在新朗下首,迎亲和送亲的队伍也入厅依次坐定,接着便献“切玛”、敬酒,给佛像、父母献哈达,在柱头上挂哈达。参加婚礼的人唱谐青,以示祝贺。主人献哈达,感谢众人。做完这些,新郎送新娘入洞房,其他人便尽情吃喝玩乐。这种活动一直延续三天。三天中,亲朋都可陆续来送哈达和礼物,主人款待酒茶,新娘不出房周旋。

  结婚前,女方家人选择一个吉利日子,全家前来祝贺,并正式移交嫁妆。移交仪式由男女两方代表主办,一人高声朗诵嫁妆的多少,根据各人的经济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其中必有小铜菩萨一尊、经书一册、佛塔一个。据说是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时,就是带这三件物品,所以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婚仪嫁妆必备之物。嫁妆清点完毕,便把清单放在高脚盘上,置于背后郎面前,意思是交给他收起。

  宴请宾客和交接仪式完了以后,新娘才出房门,与家人同乐。



西藏的环境地位

青藏高原是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区,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气候调节器。其中的西藏高原 具有一个强盛的大陆性环流系统。它不仅控制着高原上的气候与生物过程,并在高原周围辐 射 形成下沉气流而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研究表明,西藏高原热岛作用的辐射气流甚至可以影 响中东与北美的环境与气候。高原的存在增加和维持了太平洋的夏季风,给我国东部森林地 区带来了丰沛的雨量,并长驱北上可以到达我国东北,而使我国东北与远东的温带针阔叶混 交林茂盛发育。

西藏高原是一道自然生态屏障,如果没有这个高大的生态卫士,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将是一片沙海,就连1990年海湾战争后油井燃烧后释放出的大量有毒粉尘也是由于这道屏障的存在而使其远离我国人口稠密区的。高原的植被还对吸收太阳辐射,防止全球气候变 暖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西藏高原被誉为"固体水库",是我国乃至亚洲诸多江河的源头和上游,高原的冰川雪水孕育了印度河、恒河、萨尔文江等大江大河, 世界五大文明的发祥地中有3个发轫在青藏 高原的周围,其中的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均在西藏的周围。起源于西藏高原的河水孕育 了丰美的河谷平原,为古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与庇护所,是原始人类生存与进化的"满 意生态环境",也正是两大文明定型的背景。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在历史地理生态学史上占 有辉煌的一页,西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的安危冷暖。

西藏高原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西藏约有维管类植物1258属,5766种,约占中国维管类植物总数的17%,属类1/3强。这里有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地理垂直立体结构,包缘了从寒带到热带的多种动植物。

上一篇:从西安如何去乾陵
下一篇:我住在川沙,到滨海镇座什么车去呀?

文章导航


 
国内旅游 | 海外旅游 | 护照签证 | 旅游常识 | 交通工具 | 汽车常识 | 育儿百科
2008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旅游百科网